活性污泥法
氧的最大需要量出現在污水與污泥開始混合的曝氣池首端,所以保證出水處所需要的溶解氧值,就可滿足進水處的需氧量。
完全混合式曝氣池, 全池溶解氧是均勻的。生物脫氮的A/O、A2/O 等工藝最后的出水也是好氧段。因此,應控制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
一般認為0.5mg/L?的溶解氧已能維持微生物新陳代謝的活動了。但溶解氧低于2mg/L,易引起絲狀菌生長,活性污泥絮體變小,沉降性能差,綜合考慮,曝氣池出水處溶解氧宜為2mg/l 。
污泥沉降比和曝氣池混合液污泥濃度能反映曝氣池正常運行的污泥量,沉降比一般控制在20%~30%,污泥濃度則按運行方式不同也有一定的范圍,當低于這些限度時少排泥,高于這個限度時多排泥,盡管按此方法操作較粗,但易掌握,管理較方便。曝氣池正常運行, 活性污泥成絮狀結構,棕黃色,無異臭,吸附沉降性能良好,沉降時有明顯的泥水分界面,鏡檢可見菌膠團生長好,指示生物有固著型和葡萄型纖毛蟲類, 如鐘蟲、纖蟲、蓋纖蟲等居多,并有少量絲狀菌和其他生物。沉降比和混合液污泥濃度的項目有污泥膨脹等異?,F象。氧的需要是微生物代謝的函數。溶解氧低, 妨礙正常的代謝過程, 過高又加速有機物的氧化而促使污泥老化,既增加運行費用,又容易造成二次沉淀池污泥發生反硝化。